1914年2月10日,北洋政府与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签署了《中美合资创办石油公司合同》,合同内容约定,美孚石油公司将派遣一批专业专家,组建一个名为“筹办全国煤油矿事宜处堪矿测量队”的团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府和直隶省承德府周边地区开展地质勘查和钻探工作。根据协议,专家团队的任务不仅仅是考察油矿的潜力,还要进行周边资源的综合评估。
美孚石油公司聘请的地质学家菲德克·克拉普(Frederick G. Clapp),于1913年12月提前抵达北京。在1914年2月下旬,他前往秦皇岛,再转赴直隶建昌(现今的辽宁凌源)一带进行地质勘探。经过一番详细的考察后,克拉普得出结论,认为该地区并没有石油开采的价值。返回北京后,经过中美双方讨论,决定改变方向,转而前往陕西进行石油勘探。这次勘探活动分为两路进行。第一路由克拉普亲自带队,途经北京,沿着直隶的张家口、怀安等地,随后经过山西岢岚、阳高、天镇、应州、宁武等地进入陕西,最终经过河南,抵达武汉,最后再转船前往上海,最后回到天津。这样周密的考察路线充分展现了当时地质勘探的艰辛与复杂。
展开剩余80%克拉普在华考察期间,不仅进行严谨的地质拍摄,还使用了他的高端相机记录下了许多山川与民俗的瞬间,这些照片为百年前的中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与历史遗产。图游华夏网在完成张柏林与柏石曼中国行的系列之后,专心研究和解读克拉普的照片,并根据时间和地域的不同,发布相关分析与讨论,邀请更多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一起品味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
根据北洋政府内务部于1914年5月25日发布的《筹办全国煤油矿事宜处选派华洋勘查矿厂人员到境妥为保护文》的文件内容,文件提到考察人员已于5月开始出发,政府要求沿途的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文中还提到,考察队在山西地区的行程活动路线也得到了具体记录。此文件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行政支持和保障。
在对克拉普在山西境内拍摄的照片进行解读时,我们已经完成了部分照片的分析,但仍有6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无法确定。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历史照片,我们特别开设了单独一篇进行讨论,并期待熟悉山西历史与地理的朋友们能够提供线索,帮助我们揭开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1. 在一张注明为“Pei-shan-ling”的照片中,克拉普提到拍摄日期为“B day”,而“Pei-shan-ling”地名音译为“北山岭”。从考察路线来看,克拉普当时应该是在山西境内的第2天,且大同地区是一个较为可能的拍摄地点。照片中,考察队的成员骑马在一座庙宇前合影。庙宇旁是一座古老的楼台,环境显得清幽而庄严。
2. 同样在“Pei-shan-ling”的拍摄地点,克拉普记录下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场景。照片左侧是一座高大的城墙状建筑,右侧则是典型的土坯民宅。画面中的一位男子正从街道中间走过,而在更远处,可以看到几位当地百姓站在门前,眼睛朝远方眺望,仿佛在等待什么。远处,一位身穿传统服饰的老奶奶牵着孙儿走过,孙儿的双脚明显包裹着传统的小脚布。
3. 在汾河的河面上,几位当地汉子几乎浑身赤裸,正在抬着一根木杠,木杠上绑着一艘过河的船。考察队成员如同坐轿一样被渡过河流。根据照片中的穿着分析,拍摄地点可能位于山西的太原或吕梁地区。克拉普将该地标注为“Kai-char-cheng”,从音译来看,应该是文水县的“开栅镇”。这张照片体现了当时交通不便的艰辛。
4. 同样是在汾河上,克拉普拍摄的另一张照片展示了汾河汹涌的水流,水位刚刚浸没了抬夫们的屁股。考察队员正站在对岸等待渡河。从照片的细节可以看出,考察队的规模较大,队伍庞大,队伍后方的山坡上有一座瞭望台。或许是因为地势原因,这一带并没有像开栅镇附近那样高大的山脉,导致克拉普没有标注具体的拍摄地点。对于这种地势特点的分析,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定位。
5. 克拉普拍摄的另一张照片,注明为山西南部的“Tai-wang-shan”地区,音译为“代王山”。照片中,几位挑夫正在一条官道上行进,背景是辽阔的山脉和荒野。
6. 在同一地区的“Tai-wang-shan”附近,克拉普拍摄了骑马的中国考察队成员。照片中的白马在风中疾驰,展现了考察队成员们的坚定与勇气。这张照片不仅展示了考察队员的风采,也展示了当时山西地区交通与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发布于:天津市上海配资之家,炒股软件排名前十名,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